水稻對營養(yǎng)元素的吸收隨生育進程而不同,一般苗期吸收量不多,隨著移栽返青、長葉、分蘗,發(fā)根營養(yǎng)體逐漸增大,需肥量也相應(yīng)提高,到抽穗前達最高,以后又逐漸減少。各生育時期對三要素的吸收量,隨著不同類型品種而異,而且受施肥水平、不同營養(yǎng)元素和灌溉等條件的影響。
對氮的吸收,以返青后至分蘗盛期最高,吸氮量約占總量的50-60%,幼穗發(fā)育期次子,約占30-40%,結(jié)實成熟期僅占吸氮總量的10-20%左右。但雜交稻后期吸氮量高于常規(guī)稻,這是因雜交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仍很強之故。季節(jié)不同吸氮情況也不一樣。一季中稻,由于大田營養(yǎng)生長期較長,一般出現(xiàn)分蘗期和幼穗分化期兩個吸肥高峰,約在移栽后20天,出現(xiàn)第一個吸氮高峰,每日每畝吸氮量為0.1-0.15㎏,以后有所下降,到35天以后又迅速增加,到60天時出現(xiàn)第二個吸氮高峰期,每日每畝吸氮量為0.2-0.25㎏。而早稻因營養(yǎng)生長和生殖生長開始時期重合,只有一個吸氮高峰,出現(xiàn)在移栽后8-9天,即分蘗盛期和幼穗分化期,且持續(xù)時間約1周,每天每畝吸氮量0.3-0.35㎏,比移栽初期和生育后期高2-3倍。
雙季晚稻由于營養(yǎng)生長期大部分在秧田期度過,栽后10天開始迅速吸氮,至20天達到高峰,每天每畝吸氮量為0.2-0.3㎏,比單季稻同期吸氮量高一倍。
對磷的吸收,都以幼穗發(fā)育期為最高,占總吸收量的50%左右(一季中稻比早、晚稻略少),分蘗期次之,一季中稻在此期間需磷量比早、晚稻多。結(jié)實成熟期仍吸收相當數(shù)量的磷(約占總量的15-20%),晚稻比早稻需磷多。
對鉀的吸收,以抽穗前最多,達90%以上,抽穗后吸收量很少,在分蘗盛期,中稻需鉀比早、晚稻多。同是中稻,品種不同,各生育期需鉀量也不一樣。
雜交水稻以分蘗盛期至孕穗初期,對氮、磷、鉀的吸收量最多,其次是移栽至分蘗盛期,其穗后亦能吸收較多氮、磷、鉀,故在栽培管理上不僅要施用蘗肥、穗肥,還應(yīng)看土、看苗補施粒肥。
根據(jù)水稻土壤的供肥特點和水稻的需肥規(guī)律,水稻平衡施肥技術(shù)操作規(guī)程如下:
(1)基肥 要重視有機肥的施用,盡量多施,于翻耕前施入。無機肥料要重視鉀肥的施用,每畝施入荊三祥長效緩控釋氮肥、荊三祥BB肥等30-50kg。
(2)追肥 一般追肥是在水稻移栽后返青時施用,每畝施用荊三祥高氮肥或荊三祥脲銨7.5-9kg。
(3)穗肥 幼穗分化時期(一般在移栽40-50天左右),如葉色變黃,可每畝施荊三祥高氮摻混肥5-8kg或尿素5kg。 (4)增施多元肥 如微量元素鋅、錳、硼等。水稻施用鋅、錳、硼等微量元素,一般以噴施兩次較好。第一次在分蘗盛期,第二次在幼穗分化完成期。鋅、錳、硼肥的施用量為每畝100-125克,兌水濃度為:鋅為千分之一,錳硼各位萬分之五,選陰天或晴天下午噴施葉面。 |